請選擇 進入行動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科技藝術的下一步是什麼? 5G劇場與VR展演大解密!

黃秀卿 發佈於 2022-7-31 14:51:29 | 顯示全部 |閱讀模式 列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科技藝術的下一步是什麼? 5G劇場與VR展演大解密!)



  【兩岸時報總社/記者黃秀卿報導】你知道兩廳院即將成立「第五劇場」嗎?VR製作會遭遇哪些技術難題,又該如何克服?甚至是文策院如何看待沉浸式展演的下一步?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廣藝基金會主辦的第二屆桃園科技藝術獎講座《新媒體劇場的空隙地帶》,以5G劇場、VR展演為主題,在台北國際藝術村舉行。
圖說:以5G劇場、VR展演為題,《新媒體劇場的空隙地帶》講座在台北國際藝術村圓滿落幕.jpg
廣藝基金會表示,本場講座邀請到全明星般的講師陣容,包含了兩廳院總監劉怡汝、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留給未來的殘影》導演陳芯宜、舞蹈家周書毅、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院長何曉玫,以及文策院文化科技處處長李懷瑾等人,期待為觀眾帶來科技藝術最前線的趨勢發展。

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主任陳瑋鴻致詞時表示,為了串連藝術與產業間的火花,桃園市府在2017年創辦科技藝術節,幾年下來,親眼見證了技術運用與表演能量上的長足進步;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亦表示,這些年的劇場經驗,發現藝術與技術之間的磨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美好但不滿足。」藝術是築夢,他期待技術發展能與藝術互相競逐,協助夢想走得更遠。
圖說: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主任陳瑋鴻與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為《新媒體劇.jpg
兩廳院總監劉怡汝以《給C世代的數位展演備忘錄》為題,分享兩廳院從2006年至今的數位化轉型歷程。她提到早在Covid-19之前,兩廳院便逐步進行數位建置,然而疫情造成場館第一次真空,趨使數位化的加速。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同時也讓受限於空間與時間的劇場,能透過科技走入每個人的生活。


廣達技術長張嘉淵則以DX(Digital Transformation)概念來串連這幾年科技藝術的發展。他認為科學與藝術中間本就有間隙存在,而科技藝術的現階段就是要找到通道,讓科技服務藝術。同時他也強調,技術本身並不代表未來,只是承載藝術不同的想像,如何做到讓科技與藝術對接、現在與未來對接,是科技藝術發展最重要的事。

下半場以VR為主軸,導演陳芯宜與舞蹈家周書毅以VR電影《留給未來的殘影》為題,談到劇場運用VR技術的困難性,包含必須重新測量器材與觀者的距離、以及設計情境讓觀者不分心,對於藝術創作者來說都是極富挑戰的體驗,同時也重新釐清自我對身體的定義。

編舞家何曉玫則提出大哉問,在跟手機等新媒體競爭的情況下,人為何還要看劇場?她回頭探索舞蹈的界線,並以《極相林》跟《默島新樂園》等作品討論這個時代感受身體的新方式,認為距離更近的VR頭盔,可以重新定義觀者與舞者的親密感,同時也有機會真實地記錄舞者的身體感受。透過新的載具,讓觀看者的身體,感受跟舞者同樣的動態。

文策院文化科技處處長李懷瑾則疏理自己的觀影經驗,她認為VR還是一個很新的載體,刺激大家探索虛實的連結。她也期待數位與科技幫助文化產業,包含建構與觀者的互動性、對創作的啟發,以及開發更多跨域的可能。藝術探索心靈跟思想,而VR是極強的感官啟發工具,李懷瑾認為,人們已經走向感知藝術的下一段。

清大藝術學院教授邱誌勇則以「出神、入戲」為科技藝術的虛實感受做總結。現今科技藝術研究的三大方向為:科技介面、技術圖像、觀者,他同樣認為展演已經走到時代前端,並期許產業能加深跨領域數位藝術表演的推廣。

為了讓更多觀眾都能一同參與這場科技藝術盛會,廣藝基金會以臉書直播的方式,讓異地閱聽者也能齊聚一堂。關於《第二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超藝力》的後續活動及得獎作品首映會,歡迎到官網 https://www.ttpaa.com.tw/ 查詢。圖/業者提供


廣告刊登、新聞當事人、店家、地點、糾錯、指正、爆料、投訴、申訴請聯絡:Leecwstar@Gmail.com、0985-047899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注0

粉絲0

新聞676

記者發稿
熱門排行
贊助廣告


  • 掃瞄瀏覽行動版
  • 掃瞄瀏覽 Facebook
  • 掃瞄瀏覽 YouTube
  • 掃瞄瀏覽 Google news
  • 掃瞄下載 APK

0985-047-899

服務時間:Pm 12:00~Am 12:00

信箱:Leecwstar@gmail.com
電話:0985047899

台灣總社:台南市新營區開元路61-1號、Photo:0985 047 899

Copyright © 2010 - 2024 兩岸時報(臺灣總社) 業採供稿:Leecwstar@gmail.com Professional Edition.  Design:晉鑫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