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權祐/編輯報導 劉洋志,1957年生,南瀛第一世家台南柳營劉氏家族重要傳人之一。劉氏家族的武學和中醫學在國際上都佔有崇高的地位。 民国11年(1922年),有四位身懷少林絕技的福州人來到台灣,民國16年(1927年)柳營富紳劉家為養子劉故,以約為兩甲半地的禮金禮聘了其中一位「蕊師」林德順為其私人家教,林德順系屬少林白鶴鬥拳法中的“食鶴拳法”,劉故與師父朝夕相處五年,盡得食鶴拳之技。不久,應新營士紳之聘,在新營王公廟旁設館教拳,自此台南縣附近學徒遍布,奠定了台灣食鶴拳的發展基礎,是食鶴拳的第一代傳人。 台灣食鶴拳一帶宗師~劉故 劉故曾赴廈門集美深造,詩詞師從劉獻池,精通六種語言。劉故先生之子劉嵩山為食鶴拳第二代傳人之一。劉嵩山於民國79年(1990年),在中國大陸舉辦的武學世界博覽會中,贏得搏擊類最高榮譽金龍獎。民國82年(1993年),劉嵩山又在中國大陸世界武學博覽會中取得最高獎項金獅獎。劉嵩山之子劉洋志也因此繼承劉家獨家之武學——食鶴拳。全球武學界人士都知道劉家在國際上的聲望,好萊塢也專程為食鶴拳拍攝了介紹影片。 劉故先生中年時,劉家武陽國術館的門永遠敞開,全世界各大門派前來切磋功夫的武林人士絡繹不絕,包括當年香港武壇六大高手,功夫巨星成龍、洪金寶的師父也都來此地交流。劉故先生的好身手從未失手,因此他也收留了許多當場拜師的學生,受蔣介石賜匾“文武雙全世界第一”。當時的武學雜誌,曾連續三年報道介紹劉家武陽國術館。 劉洋志自10歲起,在劉故先生身邊學習武術和醫術,17歲開始作為頭手,對外應接挑戰,直到劉故先生民國74年(1986年)去世。劉洋志服役退伍後,逐漸退出武學領域,著重發展中醫研究,用他的畢生所學,幫助劉氏家族所傳承的漢醫系統達到新的高度。 在中醫學領域,劉氏家族傳承了張墨系統的漢醫(古代中醫)。劉故先生的祖父八老爺劉伯黃,早年重金聘請在少林寺服務的漢醫阿萬,來為其外公翁謙益醫治。劉伯黃後來開了一家中藥店,請阿萬為柳營村民免費看診開藥,醫治全村人近二十年。劉故先生在這段期間跟隨阿萬學習漢醫,包括針灸、指壓、拔罐、放血、開刀五大系統(開刀後因西醫發展,而被西醫取代)。劉故先生學成後,賣掉家中200公頃的土地,繼續延續祖父劉伯黃的善行服務村民。並請算命先生為13個孫輩排定命盤,選定由劉洋志來繼承家族所學之衣缽。 劉洋志先生10歲開始認識藥草,在祖父劉故先生身邊學醫長達三十余年,直至劉故先生86歲過世,那時的劉洋志先生已進入不惑之年。劉洋志先生17歲起在祖父身邊看診,除了一般望聞問切四診心法,尤其繼承了2800年前古代漢醫的望診技術,僅憑觀察人體臉部色澤氣韻變化,即可判斷疾病並用藥治療,令人嘖嘖稱奇。除此之外,劉洋志先生長期研究中醫學識,專攻癌症、基因型疾病和各項疑難雜症,行醫五十餘年來,治療的病患上萬人。2018年劉洋志先生以中藥方劑解決了現代醫學界百年來無法攻克的難題——高山症,並和成功大學教授團共同在國際醫學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成為轟動世界的創舉。不僅如此,在全世界還沒有科學家涉足的中醫學與基因領域,劉洋志先生已經完成第五階段測試,後續將有中藥對於改變人體基因的研究論文等待發表。 劉洋志先生精通醫學武學,傳承家族衣缽,並創下幾項世界紀錄,第一成功發明治療高山症的藥物,第二發明用中藥改變人體基因的技術,第三在武學上樹立食鶴拳的國際地位,是一位橫跨醫武的傳奇性人物。
|